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7日 作者:aiycxz.cn
# 浅谈幼儿的养成教育## 浅谈幼儿的养成教育日期:2010-09-02 来源: 点击:[]浅谈幼儿的养成教育养成教育是幼儿学会做人最基础、最重要的课程。有的教师把养成教育片面理解为培养幼儿“道德品质”而忽视了幼儿全面素质的提高,有的教师把“养成”的内容、形式局限在列清单、订条条上,虽然下了不少功夫,但效果并不理想。那么,如何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呢?一、养成教育要从小抓起幼儿期是身心发展尤其是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更是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幼儿期容易接受外界的影响,容易养成一些习惯,即使是一些不良的习惯,如果没有及时纠正,反复多次,也成了行以为常的行动。这正如古人所说的:“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所以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应从小抓起。二、养成教育要家园配合幼儿养成教育需要幼儿园和家庭保持一致,密切配合。如果仅是在幼儿园里是“小太阳”,在家里却成了“小皇帝”,那么,幼儿就会形成“两面性”,那将非常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因此,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密切与家长取得联系,如家访、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长园地等,使家长了解幼儿园养成教育的内容、要求及幼儿的表现,同时教师要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以便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教师还要向家长宣传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让家长主动配合幼儿园进行养成教育,巩固和促进幼儿养成教育的效果。三、养成教育要循序渐进养成教育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能力,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如对小班幼儿进行养成教育时,内容要简单、容易做到,如饭前便后要洗手,玩具玩后要放回原处等。到了中、大班,内容要适当增加,难度也要适当提高,如中班幼儿要学会穿脱衣服、鞋袜,大班幼儿要学习整理床铺等。养成教育还要注意反复性,一种习惯的养成不是一天两天、一次两次的事,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因此,教师要经常督促、检查,对做得好的幼儿给予鼓励、表扬,给幼儿树立榜样,让幼儿在反复的实践中得到锻炼,从而养成好的习惯。四、养成教育要寓于各项活动之中幼儿的养成教育不能只局限于教学活动之中,更要注重在各种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如进餐时,教师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睡觉时培养幼儿正确的睡眠姿势和良好的睡眠习惯,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团结友爱、互相谦让、爱护玩具等。教师还可以利用文学作品(包括故事、儿歌、诗歌等)对幼儿进行教育,如通过讲述《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可以对幼儿进行爱惜粮食的教育。通过念儿歌《自己吃饭真能干》,鼓励幼儿自己吃饭,不要大人喂。通过文学作品中的内容对幼儿进行教育,幼儿易于理解和接受。五、养成教育要注重个体差异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时,教师要了解每个幼儿的情况,针对不同幼儿的个体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方法,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如有的幼儿吃饭习惯不好,吃饭时东张西望,吃得慢,教师就要让他少盛多添,逐渐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有的幼儿不爱惜玩具,乱扔乱放,教师就要让他担任玩具管理员,培养他爱护玩具的习惯。总之,教师要善于观察、了解幼儿,做到因人施教,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总之,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通过多种途径,采用多种方法对幼儿进行教育,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使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