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7日 作者:aiycxz.cn
选(上册)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教研室责任编辑:张凤珠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北京大学校内)北京大学印刷厂印刷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各地新华书店经售850×1168毫米32开本18.625印张450千字1980年12月第一版1980年12月第一次印刷印数:1-30,000册统一书号:10209·3定价:1.90元论 鲁 迅 小 说——《呐喊》与《彷徨》研究之一陈 涌一鲁迅的小说“呐喊”与“彷徨”所反映的主要是中国从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前后到一九二五——一九二七年第一次大革命之前这个历史时期。在这个时期里,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在辛亥革命以后已经充分暴露出它的无力,在经过长久的痛苦、艰难的寻求、探索和怀疑以后,中国人民才找到马克思主义,才走上一九一九年的“五四”运动,才使中国的革命开始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鲁迅在“五四”时期之前,在正式进入文学生活之前,是经历过长久的寻求和探索的时期的。从中国的先进思想界来说,在马克思主义未传到中国之前,鲁迅也和当时其他先进的思想家一样,他所能接受的也主要是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和个性解放的思想。但在中国,这是一个封建阶级还占着统治地位的时代,鲁迅从一开始便表现出他是一个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者,表现出他和封建阶级、和一切封建思想坚决而彻底的决裂。鲁迅在他的第一篇论文“摩罗诗力说”里,便以“争天拒俗”、“不为顺世和乐之音”、“不取媚于群而随顺旧俗”作为理想。后来,在“五四”时期,他又提出“要我们保存国粹,也须国粹能保存我们”(“热风”“随感录”三十五)作为衡量一切文化遗产和传统思想的尺度。鲁迅所要求的,是一种能够保障人民的生存与发展的思想、学说,一切和这原则相抵触的,都应该毫不惋惜地接弃。正是从这种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立场出发,鲁迅在他的创作活动里,给了封建的宗法制度、封建的思想和道德以从未有过的彻底的批判。作为一个伟大的革命民主主义作家,鲁迅从一开始便和他那个时代有着深刻的联系,并且在他的作品里深刻地反映了他那个时代。二在鲁迅以前的近代中国,基本上只有两种文学,这就是封建的文学和资产阶级的文学。鲁迅是中国第一个从根本上推翻了封建文学的统治地位并且奠定了现代中国文学的基础的作家。鲁迅在文学上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和要求,是代表当时还处在萌芽状态的无产阶级思想对文学的要求的。鲁迅是“五四”时期第一个在创作上体现了无产阶级思想影响的作家,虽然这种影响还不是直接的,而且鲁迅当时整个说来还并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鲁迅在他的作品里特别深刻地反映了中国的封建社会,特别是反映了中国的农村。在反封建的斗争里,鲁迅是中国第一个深刻地反映了农民的被压迫的状况和他们的要求的作家,他第一个带着深刻的同情和热爱描写了农民和其他被压迫人民,并且把他们的生活地位和状况当作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提出来。鲁迅在他的作品里不断地唤起人们注意这样一个问题:中国人民,中国的农民,他们是过着怎样悲惨的、暗无天日的生活呵!他们不但毫无政治权利,而且连生活的权利也往往到了完全丧失的地步。鲁迅特别清楚地表现了,对于农民,封建阶级并不满足于只是在政治上的压迫和剥削,而且还在精神上实行极残酷的奴役和折磨。鲁迅在他的作品里所表现的被压迫的农民,不但物质生活是痛苦的,而且精神生活也是痛苦的,这在鲁迅的“故乡”、“阿Q正传”、“祝福”、“明天”、“风波”等作品里,都可以清楚地看到。2在“故乡”里,鲁迅表现了一个纯朴可爱的农民国土怎样在封建制度的压迫下变成了一个麻木不仁的人。当作品里的“我”重新见到国土,并且希望恢复童年时代那种无间的友谊的时候,国土却惶恐地、并且恭敬地叫起“老爷”来了。在这里,鲁迅是表现了一种极其深刻的悲剧的。封建等级制度在人民中间所造成的精神上的鸿沟,是怎样地难以跨越呵!在“阿Q正传”里,鲁迅令人信服地描写了阿Q这样一个农民,怎样在封建阶级的剥削和奴役下,成了一个消极的、被歪曲了的人物。阿Q是一个被剥削得除了自己身上的虱子便再没有什么财富的雇农,他本来也有他的质朴和单纯的,但由于封建阶级对他的不断的摧残和奴役,便造成了他的自卑、自欺、消极、保守,以及对于敌人的健忘、对于屈辱的惊人的容忍等等精神上的弱点。阿Q这种性格,正是长期的封建统治和封建关系所造成的。在“祝福”里,鲁迅描写了一个农村妇女祥林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