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7日 作者:aiycxz.cn
范文第2篇关键词:建筑学;专业评估;课程体系;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0;TU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5)05009005中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评估始于1992年,1994年注册建筑师制度的实施又极大地促进了专业评估工作。专业评估对提高建筑学专业教学质量,完善教学体系,规范教学过程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建筑学专业评估标准对课程体系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的安排等。文章以沈阳建筑大学建筑学专业课程体系为例,探讨基于专业评估背景下的建筑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一、建筑学专业评估对课程体系的要求建筑学专业评估标准对课程体系的要求包括德、智、体、美课程设置体系,课程体系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科学技术类课程,专业类课程三大类。其中专业类课程包括建筑设计理论与方法、建筑设计技能、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与行为、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建筑经济与法规、建筑物理与设备、建筑材料与构造等八个方面的内容[1]。评估标准对课程体系的要求体现了建筑学专业教育的特点,即:建筑学专业是科学与艺术、理工与人文相结合的专业,建筑学专业教育培养学生不仅要掌握建筑设计的知识,还要掌握与建筑相关的人文、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建筑学专业课程体系应体现知识体系的综合性、完整性。二、建筑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沈阳建筑大学建筑学专业创办于1984年,学制四年,1998年调整为五年制。2003年建筑学专业首次通过专业评估,之后于2007、2011、2014年连续三次通过专业评估。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建筑学专业课程体系不断改革,逐步完善,形成了符合评估标准要求的课程体系。(一)课程体系改革思路沈阳建筑大学建筑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以专业评估标准为依据,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建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综合教育”三层次课程体系。通识教育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和自然科学类课程,专业教育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实践课程,综合教育包括思想教育、学术与科技活动、文艺活动、体育活动、自选活动等。课程体系改革思路如下。1.加强通识教育课程,夯实学生知识基础通识教育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和通选课,涵盖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艺术、外语、计算机、体育等领域,旨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较好的人文修养、艺术修养和自然科学基础。2.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强化学生专业能力专业课程体系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专业实践课。专业基础课包括美术、建筑设计基础、建筑制图、建筑概论等;专业核心课包括建筑设计及原理、建筑历史、建筑构造、建筑物理、城市规划原理、建筑师业务等;专业方向课包括历史建筑保护、绿色建筑、建筑技术等;专业实践课包括建筑认识实习、建筑测绘实习、建筑师业务实践、设计院实习等。专业课程体系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建筑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较强的建筑设计能力。3.注重综合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综合教育包括思想教育、学术与科技活动、文艺活动、体育活动、自选活动等,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如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批判思维能力等。(二)课程体系改革内容1.优化课程体系结构根据建筑学专业评估标准要求,结合建筑学专业特点,对课程体系结构进行优化,将课程体系分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综合教育三大部分。理论教学包括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实践教学包括各类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综合教育包括各类活动、竞赛等。在课程体系结构中,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综合教育三部分有机结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构成完整的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结构中,实践教学占有较大比重,体现了建筑学专业教育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特点。2.调整课程设置根据建筑学专业评估标准对课程设置的要求,结合建筑学专业教育的特点,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增加了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建筑技术类课程、实践类课程的比重。在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中,增加了大学语文、中外文化史、艺术概论等课程;在建筑技术类课程中,增加了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建筑设备等课程;在实践类课程中,增加了建筑认识实习、建筑测绘实习、建筑师业务实践等课程。通过课程设置的调整,使课程体系更加符合评估标准的要求。3.更新教学内容根据建筑学专业发展和社会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将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引入教学中。如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