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7日 作者:aiycxz.cn
# 人力资源管理## 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问题**摘要:** 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美国企业巨子艾柯卡有言:企业管理无非就是调动员工积极性。而调动员工积极性正是管理激励的主要功能。激励涉及了一个组织的各个方面,值得从各个角度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从激励的概念、激励理论、激励的功能、激励的原则、激励的方法等几个方面对激励进行了一些简单的探讨。**关键词:** 激励 激励理论 激励功能 激励原则 激励方法### 一、激励的概念激励一词译自英文单词Motivation,它含有激发动机、鼓励行为、形成动力的意义。行为学家一般认为,所有人类行为都具有一定的动机性,也就是说,不存在无目标导向的人类行为。而人的动机多源于人的需求欲望,一种没有得到满足的需求是激发动机的起点,也是引起行为的关键,因为未得到满足的需求会造成个人的内心紧张,从而导致个人采取某种行为来满足需求以解除或减轻其紧张程度。所谓激励,就是指一个有机体在追求某种既定目标时的愿意程度。正如美国学者贝雷尔森和斯坦纳在《人类行为:科学发现成果》一书中所指出的那样:“激励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一个激励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人的需求满足的过程,它以未能得到满足的需求开始,以得到满足的需求而告终。因为,人的需求是多种多样、无穷无尽的,所以激励的过程也是循环往复、持续不断的。当人的一种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新的需求将会反馈到下一个激励循环过程中去。### 二、激励理论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国外许多管理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怎样激励人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激励理论。通常我们把这些激励理论分为三大类: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和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一)内容型激励理论内容型激励理论,旨在找出促使员工努力工作的具体因素。由于该类理论主要研究人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需要的问题,故而又被称为需要理论。主要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论”、奥尔德弗的“ERG 理论”和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等。(二)过程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关注的是,员工在面对激励措施时,如何决定其行为方式的问题。该类理论主要研究从动机的产生到采取行动满足需要的动态过程,试图弄清楚员工面对奖励措施决定如何努力的过程。主要包括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和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等。(三)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主要研究的是如何改造和转化人的行为,如何使人的心理和行为由消极转变为积极,以有益于组织运作和发展。该类理论主要包括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海德的“归因理论”和“挫折理论”等。三、激励的功能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激励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积极性是员工在工作时一种能动的自觉的心理和行为状态。这种状态可以促使员工的智力和体力能量充分释放,并导致一系列积极的行为后果,如提高劳动效率、超额完成任务、精湛的工作技能、良好的服务态度等。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在对员工激励的研究中发现,按时计酬的分配制度仅能让员工发挥20%—30%的能力,但如果受到充分激励的话,员工的能力可以发挥出80%—90%,两种情况之间60%的差距就是有效激励的结果。管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员工的工作绩效是员工能力和受激励程度的函数,即绩效=F(能力×激励)。如果把激励制度对员工创造性、革新精神和主动提高自身素质的意愿的影响考虑进去的话,激励对工作绩效的影响就更大了。(二)有利于形成良好的集体观念与社会影响激励不仅直接作用于个人,还间接影响其他的人和周围的环境。其功能表现在对形成良好的集体观念和社会影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美国快运公司前总裁詹姆斯·鲁滨逊三世说:“我始终相信,在一家公司工作的人们,他们希望参与公司建设,他们希望感觉到自己是公司的一部分,他们希望得到对他们贡献的承认。”激励活动的实行,可以在组织内部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组织成员你追我赶,竞相努力,这会给组织带来良好的绩效。同时,激励还会产生榜样效应,通过树立正面典型和反面典型,形成良好的风气和氛围,使组织文化的建设得到进一步的促进。(三)有利于员工素质的提高提高员工的素质,不仅可以通过培训来进行,而且激励也是一种很好的途径。通过运用不同的激励手段,在激励方向上对员工加强引导,有助于开阔他们的思想和眼界,提高个人的道德素养。对坚持不懈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员工,给予大力的表彰,对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员工,给予适当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