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7日 作者:aiycxz.cn
系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论文检测优秀品牌 客服热线:13023756209 微信:13023756209## 关于学术不端行为的思考- 2017-12-14 10:45学术不端行为是指违反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的行为,国际上一般用来指捏造数据(fabrication)、窜改数据(falsification)和剽窃(plagiarism)三种行为。但是一稿多投、侵占学术成果、伪造学术履历等行为也可包括进去。学术不端行为在世界各国、各个历史时期都曾经发生过,但是像中国当前这样如此泛滥,严重到被称为学术腐败的地步,却是罕见的。这不仅表现在违反者众多、发生频繁,各个科研机构都时有发现,而且表现在涉及了从院士、教授、副教授、讲师到研究生、本科生的各个层面。由于中国高校缺乏学术规范、学术道德方面的教育,学生在学习、研究过程中发生不端行为,经常是由于对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缺乏了解,认识不足造成的。因此,对学生——特别是研究生——进行学术规范、学术道德教育,防患于未然,是遏制学术腐败、保证中国学术研究能够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一、学术不端行为的界定学术不端行为是指违反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的行为,国际上一般用来指捏造数据(fabrication)、窜改数据(falsification)和剽窃(plagiarism)三种行为。但是一稿多投、侵占学术成果、伪造学术履历等行为也可包括进去。学术不端行为在世界各国、各个历史时期都曾经发生过,但是像中国当前这样如此泛滥,严重到被称为学术腐败的地步,却是罕见的。这不仅表现在违反者众多、发生频繁,各个科研机构都时有发现,而且表现在涉及了从院士、教授、副教授、讲师到研究生、本科生的各个层面。由于中国高校缺乏学术规范、学术道德方面的教育,学生在学习、研究过程中发生不端行为,经常是由于对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缺乏了解,认识不足造成的。因此,对学生——特别是研究生——进行学术规范、学术道德教育,防患于未然,是遏制学术腐败、保证中国学术研究能够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二、学术不端行为的危害学术不端行为不仅败坏了学风文风,导致学术道德沦丧,贻误人才培养,而且严重损害了中国学术界整体的学术声誉,十分不利于中国学术事业的发展。学术不端行为还直接损害了公共利益。科学研究在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因此国家的科研资助方向、科研资源的分配,科研项目的立项和审批等等,都是以科学研究的内在价值和科学意义以及对社会可能做出的贡献为依据的。学术不端行为的存在,使得有限的学术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影响了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实施。学术不端行为也直接损害了公共利益。科学研究在很大程度上都在使用国家资金,学术造假骗取的经费,最终是纳税人掏腰包。学术不端行为违反社会规范,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科研人员的学术不端行为也是一种违反法律的行为。学术不端行为直接破坏了学术研究的规则,直接影响了研究生的培养。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如果导师和学校对研究生的学术不端行为放任自流,就会使研究生教育质量严重滑坡,影响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科研队伍的建设。学术不端行为也极大地浪费了学术资源。学术不端行为不仅败坏了学风文风,导致学术道德沦丧,贻误人才培养,而且严重损害了中国学术界整体的学术声誉,十分不利于中国学术事业的发展。学术不端行为还直接损害了公共利益。科学研究在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因此国家的科研资助方向、科研资源的分配,科研项目的立项和审批等等,都是以科学研究的内在价值和科学意义以及对社会可能做出的贡献为依据的。学术不端行为的存在,使得有限的学术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影响了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实施。学术不端行为也直接损害了公共利益。科学研究在很大程度上都在使用国家资金,学术造假骗取的经费,最终是纳税人掏腰包。学术不端行为违反社会规范,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科研人员的学术不端行为也是一种违反法律的行为。学术不端行为直接破坏了学术研究的规则,直接影响了研究生的培养。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如果导师和学校对研究生的学术不端行为放任自流,就会使研究生教育质量严重滑坡,影响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科研队伍的建设。学术不端行为也极大地浪费了学术资源。三、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原因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有社会大环境和小环境两方面的原因。社会大环境包括社会风气、相关法律法规、科研评价机制等;小环境包括一个单位内部的学术氛围、评价体系、科研人员的个人素质等。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有社会大环境和小环境两方面的原因。社会大环境包括社会风气、相关法律法规、科研评价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