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论文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7日  作者:aiycxz.cn

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上传人:lisu****2020文档编号:102378815上传时间:2022-06-06格式:DOC页数:5大小:25.50KB《高中生物教学论文 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教学论文 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1、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摘要: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探究性学习是生物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能有效地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关键词:探究性学习 生物教学 能力 培养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探究性学习是生物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能有效地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在生物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一、 转2、变教学观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前提。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而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学生提供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平台,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3、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基础。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问题是这种学习方式的核心,能否提出对学生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问题并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是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关键。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实验、观察、阅读教材等途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将新知识置于问题情境当中,使获得新知识的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例如,在“光合作用”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材中光合作用的发现所列举的几个著名实验,将发现过程设计成探究性课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并从实验中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三、 引4、导学生探究,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核心。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的方式,与传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不同,它要求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教师则要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探究。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探究。1、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是从问题开始的,发现和提出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开端。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学生养成爱问、敢问、善问的习惯。例如,在“植物的激素调节”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燕麦胚芽鞘的向光性实验,并提出问题:胚芽鞘为什么会弯向光源生长?引起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5、探究欲望。2、 引导学生作出假设。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作出假设。例如,在“植物的激素调节”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向光性实验的现象,对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原因作出假设:可能是单侧光使胚芽鞘内的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向光的一侧分布得少,背光的一侧分布得多,因此,向光的一侧生长得慢,背光的一侧生长得快,导致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3、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在作出假设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在设计实验方案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以及如何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如何分析实验结果等。例如,在“植物的激素调节”6、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验证“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的假设。4、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在实验方案设计好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如实记录实验数据。5、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在实验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如果实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