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7日 作者:aiycxz.cn
范文第2篇关键词:儿童心理学;儿童文学;关系儿童文学与儿童心理学的关系十分密切。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儿童各年龄阶段心理特征的科学,儿童文学是以儿童为读者对象的,根据儿童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创作的文学。儿童文学与儿童心理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一、儿童心理学对儿童文学的影响儿童心理学对儿童文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儿童文学创作和儿童文学欣赏两个方面。(一)儿童心理学对儿童文学创作的影响儿童文学创作的主体是成人,成人创作者要创作出真正为儿童所喜爱,并且能够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优秀作品,就必须熟悉儿童心理,了解儿童心理。儿童心理学为儿童文学创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儿童文学创作具有指导作用。儿童心理学对儿童文学创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儿童文学题材的选择儿童文学题材的选择要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儿童心理发展具有年龄阶段性,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在心理发展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儿童文学创作者在选择题材时,要考虑到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选择适合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题材。例如,幼儿期儿童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性,抽象逻辑思维刚刚萌芽,因此,幼儿文学作品的题材要贴近幼儿生活,选择幼儿熟悉的人和事物,如动物、植物、小朋友、爸爸妈妈等。童年期儿童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童年期文学作品的题材可以适当拓展,但仍以儿童熟悉的生活为主,如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等。少年期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主导地位,能够理解较为复杂的逻辑关系,因此,少年期文学作品的题材可以更加广泛,可以涉及社会、历史、人生等方面。2.儿童文学主题的确定儿童文学主题的确定要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儿童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有不同的心理需求。儿童文学创作者在确定主题时,要考虑到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需求,选择能够满足儿童心理需求的主题。例如,幼儿期儿童的心理需求主要是安全感和归属感,因此,幼儿文学作品的主题多以爱、友谊、家庭等为主。童年期儿童的心理需求主要是求知欲和成就感,因此,童年期文学作品的主题多以探索、冒险、成长等为主。少年期儿童的心理需求主要是独立性和自我认同,因此,少年期文学作品的主题多以叛逆、自我探索、人生价值等为主。3.儿童文学情节的安排儿童文学情节的安排要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儿童心理发展具有顺序性,儿童的认识活动是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儿童文学创作者在安排情节时,要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性,情节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例如,幼儿期儿童的注意力不易集中,记忆以无意记忆为主,因此,幼儿文学作品的情节要简单明了,线索单一,重复性强。童年期儿童的注意力有所提高,记忆以有意记忆为主,因此,童年期文学作品的情节可以适当复杂,线索可以增多,但 still 要清晰明了。少年期儿童的注意力和记忆力都有了很大提高,能够理解较为复杂的情节,因此,少年期文学作品的情节可以更加复杂,线索可以更多,甚至可以设置悬念。4.儿童文学语言的运用儿童文学语言的运用要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儿童语言发展具有阶段性,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在语言发展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儿童文学创作者在运用语言时,要考虑到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语言发展水平,使用儿童能够理解和接受的语言。例如,幼儿期儿童的词汇量有限,句子结构简单,因此,幼儿文学作品的语言要浅显易懂,多用具体形象的名词和动词,句子要短小精悍。童年期儿童的词汇量有所增加,句子结构逐渐复杂,因此,童年期文学作品的语言可以适当丰富,可以使用一些抽象词语和复杂句式,但仍要通俗易懂。少年期儿童的词汇量已经相当丰富,句子结构也更加复杂,因此,少年期文学作品的语言可以更加成熟,可以使用一些文学性较强的语言,但仍要避免过于晦涩难懂。(二)儿童心理学对儿童文学欣赏的影响儿童文学欣赏是儿童读者对儿童文学作品的感受、体验、理解和评价的过程。儿童心理学对儿童文学欣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儿童文学欣赏的兴趣儿童对儿童文学作品的兴趣受其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对不同类型的儿童文学作品感兴趣。例如,幼儿期儿童对图画书、儿歌、童话等感兴趣;童年期儿童对童话、寓言、儿童小说等感兴趣;少年期儿童对儿童小说、科幻小说、传记文学等感兴趣。儿童文学创作者和出版者要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创作和出版适合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作品,才能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2.儿童文学欣赏的理解儿童对儿童文学作品的理解受其认知发展水平的制约。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对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