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7日 作者:aiycxz.cn
范文第2篇论文摘要: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心理上施加影响,以培养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活动。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本文结合高中德育工作的实际,对高中德育工作的现状、问题、对策进行了探讨。一、高中德育工作的现状(一)德育工作重视不够,缺乏有效性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我国高中教育普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学校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狠抓教学质量。教学是硬任务,智育是硬指标,而德育成了软任务。德育工作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德育工作缺乏有效性,德育内容脱离实际,德育方法单一,德育途径不畅。德育工作往往是“投入较多,收获甚微”。(二)德育内容脱离实际,缺乏针对性德育内容脱离学生实际和社会实际是当前高中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德育内容不能与时俱进,缺乏时代性,不能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思想实际而因材施教,缺乏针对性。德育内容往往注重假大空的理论说教,而忽视对学生进行基础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忽视学生思想、心理发展的内在需求,不能有效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和心理问题,不能有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现实社会中的问题。(三)德育方法单一,缺乏多样性德育方法以灌输和说教为主,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往往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德育方法缺乏多样性,不能根据不同的德育内容和不同的教育对象采取不同的德育方法。德育方法缺乏灵活性,不能把德育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不能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之中,不能寓德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四)德育途径不畅,缺乏合力德育途径不畅,缺乏合力是当前高中德育工作存在的又一问题。德育工作往往局限于学校,而忽视家庭、社会在德育中的作用。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德育力量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不能形成德育合力。学校内部德育途径也不畅,德育工作往往被认为是德育处和班主任的事,其他教师和员工不关心德育工作,不能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二、高中德育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一)社会原因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思想观念交织碰撞,社会道德失范,价值观念多元化,这些都给高中德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如腐败、诚信缺失、拜金主义等,对高中生产生了消极影响。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使得高中生接触的信息量大增,其中不乏一些不良信息,这对高中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二)学校原因学校德育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德育理念落后。许多学校仍然坚持传统的德育理念,把学生看作被动的接受者,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二是德育目标过高。德育目标往往过于理想化,脱离学生实际,不能有效引导学生。三是德育内容陈旧。德育内容不能与时俱进,不能反映时代要求,不能解决学生思想上的困惑。四是德育方法单一。德育方法以灌输和说教为主,不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五是德育评价机制不健全。德育评价往往重结果轻过程,重认知轻行为,不能有效评价学生的品德发展。(三)家庭原因家庭是学生品德形成的重要场所,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品德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当前,我国家庭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如家长重智育轻德育,忽视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家长教育方法不当,要么溺爱孩子,要么简单粗暴;家长自身素质不高,不能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家庭结构变化,如单亲家庭、留守家庭等,给孩子的品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四)学生自身原因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身心发展不平衡,自我意识增强,独立意识发展,但认知能力、自控能力还不强,容易受外界影响。高中生面临巨大的升学压力,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些都给高中德育工作带来了挑战。三、加强高中德育工作的对策(一)更新德育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观德育工作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德育工作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需求。德育工作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道德选择能力和道德实践能力,使学生成为道德生活的主体。(二)优化德育内容,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德育内容要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德育内容要注重基础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公民意识。德育内容要与时俱进,反映时代要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现实社会中的问题。德育内容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困惑和心理问题,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三)改进德育方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德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