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压力论文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7日  作者:aiycxz.cn

范文第2篇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述评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6-0216-02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多,心理压力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大学生心理压力与应对方式的研究成为当前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对近年来关于大学生心理压力与应对方式的研究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一、大学生心理压力与应对方式的研究现状(一)大学生心理压力的研究1.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概念关于心理压力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Lazarus和Folkman认为心理压力是个人与环境中的人、事、物的一种特别关系,这种个人与环境的关系,被个人评价为疲惫的,或超越其资源所能负担的,以及危害其健康及个体综合利益[1]。国内学者车文博等认为心理压力是人在生活实践中对压力事件反映而形成的一种持续紧张的综合性心理状态,即个体心理真正意识到了压力存在而无法摆脱时形成的带有紧张情绪的心理状态[2]。本文认为心理压力是个体在生活实践中对压力事件反映而形成的一种带有紧张情绪的心理状态。2.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测量关于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测量,目前国内研究者大多采用问卷法进行。李虹、梅锦荣在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大学生压力量表》,该量表包括三个分量表:学习烦扰、个人烦扰和消极生活事件,共30个项目[3]。刘玉新等编制了《大学生压力源问卷》,该问卷包括五个分量表:学业压力、竞争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经济压力、前途压力[4]。陈宇红在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大学生就业压力问卷》,该问卷包括五个因素:职业素质评价、就业竞争环境、自我认识与定位、缺少求职帮助、专业供求矛盾[5]。3.大学生心理压力的特点关于大学生心理压力的特点,不同的研究者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李虹的研究表明,大学校园压力主要由学习烦扰、个人烦扰和消极生活事件三方面构成,大学校园压力的主要类型是日常烦扰,大学一、二、三年级学生的校园压力感随年级升高而增加[3]。徐长江、钟晨音的研究表明,大学生压力来源按程度大小排列为:前途、学业、人际关系、经济、恋爱关系、家庭、生活、竞争、社会、计算机[6]。张林、车文博等的研究表明,大学生心理压力感的主要来源依次为学业压力、学校环境压力、情绪压力、择业压力和人际压力,大四学生在学业、择业和总体压力感上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年级,农村学生在家庭、择业、学校环境和总体压力感上显著高于城市学生[7]。陈宇红的研究表明,大学生就业压力包括职业素质评价、就业竞争环境、自我认识与定位、缺少求职帮助、专业供求矛盾五个因素,就业压力在性别、年级、学校、专业和家庭所在地上存在显著差异[5]。(二)大学生应对方式的研究1.大学生应对方式的概念关于应对方式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Lazarus和Folkman认为应对方式是个体为了处理被自己评价为超出自身能力资源范围的特定内外环境要求,而做出的不断变化的认知和行为努力[1]。国内学者肖计划认为应对方式是个体在应激期间处理应激情境、保持心理平衡的一种手段[8]。本文认为应对方式是个体在面对压力情境时,为了减轻压力的影响而做出的认知和行为的努力。2.大学生应对方式的测量关于大学生应对方式的测量,目前国内研究者大多采用问卷法进行。肖计划等参考国外研究,结合中国人的语言和社会文化背景,编制了《应付方式问卷》,该问卷包括六个分量表: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8]。张建卫等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编制了《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问卷》,该问卷包括七个维度:解决问题、调整认知、转移注意、回避问题、宣泄情绪、寻求支持、幻想否认[9]。张林等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编制了《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问卷》,该问卷包括六个维度:解决问题、求助、退避、发泄、幻想和忍耐[10]。3.大学生应对方式的特点关于大学生应对方式的特点,不同的研究者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肖计划等的研究表明,大学生应对方式的一般趋势为:解决问题与求助两种积极的应对方式使用更多,其次是退避、发泄、幻想和忍耐,男生使用发泄应对方式显著多于女生,女生使用求助应对方式显著多于男生[8]。张建卫等的研究表明,大学生在面临高强度的压力时,倾向于使用解决问题、调整认知和转移注意等积极的应对方式,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在性别、年级、专业上存在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