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论文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7日  作者:aiycxz.cn

选中华书局编辑部编中华书局出版(北京王府井大街36号)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北京第二新华印刷厂印刷850×1168毫米1\/32·15印张·352千字1984年4月第1版1984年4月北京第1次印刷印数0.001-3.500册统一书号:11018·1248定价:2.20元# 戊戌变法与资产阶级革命——为纪念戊戌变法六十周年而作## 胡 绳### 一戊戌变法运动是在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面临瓜分危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的情况下发生的。它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在当时代表着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具有进步的意义。戊戌变法运动是中国资产阶级企图取代封建地主阶级而掌握政权,以建立资本主义国家的尝试。但是这次尝试在封建反动势力的打击下迅速地失败了。资产阶级改良派提出了君主立宪的主张。他们以为,只要说服封建统治者自动让出一点权力来,加以鼓励资本家的政策,就可以解决中国问题。但是封建统治者连最低限度的改革也要拒绝。在经济方面,虽然百日维新中颁布了一些鼓励工商业发展的政策,但是这些政策既然要通到各省督抚去执行,当然就成为空文。在政治方面,改良派虽然对于君主立宪抱着很大的期待,但是实际上,即使在光绪皇帝采纳康有为的意见的条件下,政府中枢也不过是增加了几个维新派的官僚,而且这几个新官僚丝毫不能动摇旧官僚的权力。至于各省督抚,则更是丝毫没有被这种“变法”所触动。改良派也曾企图争取封建统治势力中的某些当权人物的支持。例如张之洞,就曾列名强学会,捐助经费,表示支持。但是张之洞这类人物不过是想利用改良派来扩张自己的声势,他不可能真正支持改良派的政治主张。在《时务报》风靡一时,梁启超的名声因而雀起的时候,张之洞曾想用收买的办法把梁启超拉到自己的幕府中去,等到他发现改良派的主张同洋务派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根本不能相容时,他就转而用种种方法打击改良派。改良派也曾想取得帝国主义列强的支持。他们以为日本和英、美等帝国主义国家是会愿意帮助中国变法维新的。但是帝国主义列强其实并不愿意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帝国主义列强有时对改良派表示同情,不过是把它看做向中国政府进行批评和要挟的资本。改良派虽然企图在群众中寻求支持,但是他们同封建地主阶级保持着密切联系,他们害怕和反对农民革命。他们用来进行宣传的工具,除了学会和报纸以外,主要是用他们那套“新学”向知识分子,特别是向青年知识分子进行宣传鼓动。他们相信“人才”是重要的,以为只要有“人才”,就能决定国家的命运。他们虽然也进行了一些组织团体的活动,但是这种活动是十分散漫的。这样,戊戌变法运动就只是在一部分具有资产阶级倾向的知识分子中引起了激动,成为一个群众性的政治运动。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证明了改良主义是一条走不通的道路。通过改良主义的道路来实现对社会的民主改革,是资产阶级的幻想。中国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在这时虽然是先进者,但已经暴露出它的软弱性。戊戌变法运动失败后一年,爆发了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是农民自发的革命斗争。这个运动激起了帝国主义列强直接瓜分中国的野心,也激起了它们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的矛盾。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是它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直接瓜分中国的危机。清朝统治者本来是企图利用义和团来对付外国侵略者,以求维持自己的统治地位,结果却使得自己几乎站不住脚。经过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之役,清朝统治者的腐朽无能彻底暴露,它的统治权力大大削弱了。在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之役以后,资产阶级改良派所期望的君主立宪,仍旧不能实现。虽然清朝政府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不得不采取一些步骤来准备实行君主立宪,但是这些步骤是虚伪的,而且是很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改良派这时虽然已经堕落到主张保皇,但是仍旧遭到排斥。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这时已开始兴起。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的主张。这个主张得到了愈来愈广泛的拥护。1905年,许多革命小团体联合起来,成立了中国革命同盟会。同盟会成立后,举行过多次的武装起义。这些起义都失败了,但是革命的潮流愈来愈高涨了。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这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的一个巨大的胜利。但是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这次革命产生了中华民国,但是并没有真正造成一个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革命的结果仍然是军阀官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