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7日 作者:aiycxz.cn
第2篇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一、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当代大学生是富有活力、充满朝气的青年群体,他们有思想、有知识,是未来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然而,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大学生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选择,这使得他们承受着来自学习、生活、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近年来,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引发的休学、退学乃至自杀、凶杀等恶性事件呈上升趋势,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据有关调查显示,全国大学生中因精神疾病而退学的人数占退学总人数的54.4%,有28%的大学生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有近10%的学生存在着中等程度以上的心理问题。这表明,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显得尤为迫切。二、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1.环境适应问题。这一问题在大一新生中表现最为突出。新生从高中进入大学,经历了学习、生活、环境等方面的改变,这些变化会给他们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在适应新环境时,部分学生会出现各种不良的心理反应,如失落感、孤独感等,如不能及时调整,会产生诸如失眠、食欲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烦躁不安等心理问题,严重的会无法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而退学。2.学习问题。大学的学习内容、方法和要求都与中学有很大不同,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未能掌握大学学习的方法,导致考试失利,从而带来厌学、自卑、自信心下降等一系列心理问题。有的学生甚至患上考试焦虑症,从而引发失眠、焦虑、抑郁等症状。3.人际关系问题。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学生较为封闭,人际交往能力普遍较弱。进入大学后,如何与周围的同学友好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每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不同、个性特征不同,再加上青春期固有的闭锁、羞怯、敏感和冲动,使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困难,从而产生困惑、焦虑等心理问题。4.恋爱与性心理问题。大学生处于青年中后期,性发育成熟是重要特征,恋爱与性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一般包括:单相思、恋爱受挫、恋爱与学业关系问题、情感破裂后的报复心理等。由于性生理的成熟和性心理的不够成熟,以及性知识的缺乏,大学生在异往、恋爱及性心理方面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5.性格与情绪问题。性格障碍是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其形成与成长经历有关,原因较为复杂,主要表现为自卑、怯懦、依赖、猜疑、神经质、偏激、敌对、孤僻、抑郁等。6.求职与择业问题。这是高年级大学生常见问题。在跨入社会时,他们往往感到困惑。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政策,令部分学生无所适从,甚至难以承受。在择业过程中一些学生不能正确把握自己的定位,不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和求职技巧,往往会遭遇各种挫折,从而产生各种心理问题。7.神经症问题。长期的睡眠困难、焦虑、抑郁、强迫、疑病、恐怖等都是神经症的临床表现症状。如不能及时解决,会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三、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特别是高校招生和就业制度的改革,高校学生的竞争压力在逐步加大,他们不得不面对诸如学习成绩、评奖评优、考研、就业等方面的竞争。由于经验不足、阅历不深,往往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矛盾,从而产生各种心理问题。2.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环境对人的一生都会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对形成独特个性、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等的影响更大。虽然大学生远离父母生活,但家庭的影响仍然存在。如父母管教严格、家庭经济困难、父母关系不和等都会给大学生带来思想上的负担和心理上的压力。3.高校教育环境的影响。高校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提高自身办学水平,培养优秀人才,对学生的学习、综合素质等方面要求更高,并制定了完善的考核标准。大学生稍有松懈就会在竞争中失利,这也成为产生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4.自身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由于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发展上的不平衡,使得他们产生许多心理矛盾,如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交往需要与自卑闭锁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等。这些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就会形成心理障碍。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1.开展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高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每年约有10%的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