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类毕业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7日  作者:aiycxz.cn

第2篇关键词:经济管理;毕业论文;质量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6-0296-02本科毕业论文是大学本科教育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对整个大学阶段学习的回顾与总结,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四年学习效果的一个综合性的考查。经济管理类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是对学生经济学和管理学基础理论、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及运用情况的一次全面考核,是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其他教学环节不能替代的。但是,近年来经济管理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呈现出不断下滑的趋势,这不仅影响了学士学位的授予质量,而且对高校本科教学评估也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如何提高经济管理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已成为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一、经济管理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滑坡的原因1.学生方面的原因。(1)思想上不重视,投入精力不足。根据教学计划,本科毕业论文一般安排在第八学期,而这一学期又是毕业生寻找工作的关键时期。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本科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学生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寻找就业单位上。对于已找到工作的学生,用人单位要求他们提前进入岗位试用,致使这些学生也无心顾及毕业论文。对于报考研究生的学生,在第八学期初,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成绩和国家最低控制分数线刚公布,通过初试的学生需要准备研究生复试,未通过初试的学生需要联系工作单位,也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毕业论文上。因此,毕业生用于写作毕业论文的时间非常有限,精力投入严重不足,这直接导致了毕业论文质量的下降。(2)写作基本功欠缺,科研能力不足。经济管理类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并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经济现象。同时,毕业论文的写作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写作功底和掌握一些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但长期以来,高校经济管理类本科生培养偏重专业理论教学,忽视写作基本功和科研能力的训练,致使学生写作功底薄弱,科研能力不足,不会撰写文献综述,不懂得如何查阅和运用资料,不了解论文的基本格式,不清楚论文的写作流程,不会运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分析工具,最终导致毕业论文质量不高。(3)抄袭现象严重,存在侥幸心理。由于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不高,所以在答辩时答辩教师对毕业论文的要求有所放松,一般都能让学生通过答辩,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学生的侥幸心理。另外,目前网络资源非常丰富,经济管理类毕业论文写作所需要的文献、资料和数据等大多可以从网上获得,这为抄袭提供了便利条件。在时间和精力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很多学生通过从网上下载或抄袭期刊论文来拼凑毕业论文,甚至还有学生直接花钱从网上购买毕业论文。2.教师方面的原因。(1)指导任务繁重,精力投入不足。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经济管理类在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而教师人数的增加相对滞后,导致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过多。同时,高校教师除了承担毕业论文指导任务外,还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致使指导教师投入到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上的时间和精力不足,这直接影响了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2)指导态度不端正,责任心不强。部分指导教师对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本科毕业生不是科研工作者,毕业论文只是本科教学的一个环节,没有必要要求太高,答辩时一般都能通过,从而对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重视不够,责任心不强,在指导过程中敷衍了事,对学生放任自流,对毕业论文质量要求不高。(3)指导能力有限,实践经验欠缺。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不仅要求指导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而且要求指导教师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一定的实践经验。但是,目前高校经济管理类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虽然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但缺乏与经济学和管理学专业相关的实践经验,而且有些教师自身的科研能力不强,科研经验不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3.学校方面的原因。(1)毕业论文过程管理不严。虽然各高校都建立了本科毕业论文管理制度,对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中期检查、评阅、答辩等环节作了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并不严格,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例如,在选题环节,由于指导教师的数量和水平有限,导致毕业论文题目陈旧,与专业结合不紧密,甚至出现一些过大、过空、过难的题目。在开题和中期检查环节,由于时间安排不合理,往往流于形式。在评阅和答辩环节,评分标准不明确,评分过于宽松,缺乏对不合格论文的有效处理机制。(2)毕业论文写作时间过短。目前,大多数高校都把毕业论文安排在第八学期,而且只有十周左右的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学生要完成文献查阅、选题、开题、资料收集、撰写论文和参加答辩等一系列工作,时间显然不够。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