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7日 作者:aiycxz.cn
范文第2篇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376-01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如果语文教学多一点培育创造力的意识和办法,学生走向社会就会多一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充分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一、营造民主氛围,激发创新意识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就是创设生动活泼、民主协商、主动探索和大胆质疑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有情绪上的安全感。教师要学会赞赏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要乐于给予学生需要或渴望的额外帮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有一种甘当小学生的勇气,与学生共建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分享、一起成长。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学友。在课堂教学中,允许学生答错,允许学生插嘴,允许学生争论,允许学生质疑。对于学生的不同见解,教师不能一棍子打死,要给予肯定和鼓励。教师只有彻底放下架子,不以权威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才能真正做到教学民主,才能使学生敞开心扉,才能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二、鼓励大胆质疑,培养创新精神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个人思维活跃、善于思考的表现。质疑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积极启发,热情鼓励学生质疑,使学生从不敢提问到想问,从不会提问到善问,把学生的积极性引入到教学中来。例如,教学《我的战友》一文时,有学生提出:“在烈火烧身时,为什么能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我引导学生自己读书,相互议论,自主探索解决这个问题。有的学生说:“下定决心,坚持到底,所以他一动不动。”有的学生说:“为了战斗的胜利,他必须坚持,所以一动不动。”还有的学生说:“千斤巨石是形容坚定,也说明他意志坚强。”学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围绕重点问题展开讨论,在讨论中学习,在讨论中提高,在讨论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三、启发丰富想象,培养创新思维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无论是再造想象还是创造想象,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都是十分有益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想象之源,捕捉、创设生活情景中的想象之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利用课文插图,启发想象。插图是语文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集中反映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和重点、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启发学生想象。例如,教学《我的战友》一文时,课文插图上画的是被烈火烧身的情景。教学时,我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然后引导学生想象:当时可能会想些什么?这样,不仅使学生受到感染,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2、抓住文中空白,丰富想象。好的文章像书法,有时密不透风,有时又疏可走马。作者常有意不把意思挑明说透,刻意留下“空白”,让读者揣摩,或因表达的需要,省略了一些内容,留下“空白”。在教学中,教师就应该用好这些“疏可走马”处,巧妙地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用创造的才智为这些“空白”添补亮丽的色彩。例如,教学《小摄影师》一文时,课文结尾写到高尔基交代秘书:“如果来的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请他进来。”课文虽然结束了,但小男孩会不会再来呢?故事该如何发展呢?学生的思维被调动起来了。我让学生续写《小摄影师》。学生兴趣盎然,写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这样的教学设计,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3、引导仿写改编,展开想象。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优美的儿歌,它们具有鲜明的形象性。教师可以在学生理解诗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仿写,展开联想和想象,使其渐渐进入诗歌的佳境。例如,学完《听听,秋的声音》后,我让学生模仿课文的表现形式,展开想象,仿写一节诗歌。学生思维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