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7日 作者:aiycxz.cn
,读书真的可以改变命运吗?近日,一篇博士论文的致谢部分在网上引发热议。作者在《致谢》中回顾自己如何一路走出小山坳、和命运抗争的故事,打动了大批网友。论文作者黄国平2017年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毕业,博士论文标题为《人机交互式机器翻译方法研究与实现》。他在文中称,自己出生在一个小山坳里,母亲在他十二岁时离家。父亲在家的日子不多,即便在他病得不能自己去医院的时候,也仅是留下勉强够治病的钱后又走了。他十七岁时,父亲因交通事故离世后,他哭得稀里糊涂,因为再得重病时没有谁来管了。同年,和他住在一起的婆婆病故,真的无能为力。她照顾我十七年,下葬时却仅是一副薄薄的棺材。另一个家庭成员是老狗小花,为父亲和婆婆守过坟,后因我进城上高中而命不知何时何处所终。如兄长般的计算机启蒙老师邱浩没能看到我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对我照顾有加的师母也在不惑之前匆匆离开人世。每次回去看他们,这一座座坟茔都提示着生命的每一分钟都弥足珍贵。除了生活中的贫困,还有精神上的刺激也让黄国平难以忘却:“人后的苦尚且还能克服,人前的尊严却无比脆弱。上课的时候,因拖欠学费而经常被老师叫出教室约谈。雨天湿漉着上课,屁股后面说不定还是泥。夏天光着脚走在滚烫的路上。冬天穿着破旧衣服打着寒颤穿过那条长长的过道领作业本。这些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如果不是考试后常能从主席台领奖金,顺便能贴一墙奖状满足最后的虚荣心,我可能早已放弃。”从炬光乡小学、大寅镇中学、仪陇县中学、绵阳市南山中学,到重庆的西南大学,再到中科院自动化所,“一直盼着走出大山”的黄国平已记不清有多少次因为现实的压力而觉得快扛不下去了,他的信念很简单:“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致谢》结尾,他写道:“理想不伟大,只愿年过半百,归来仍是少年,希望还有机会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不辜负这一生吃过的苦。最后如果还能做出点让别人生活更美好的事,那这辈子就赚了。”黄国平的经历引发网友共鸣,有网友表示,看的我眼角湿润,黄国平把自己活成了光。还有网友称,他的世界本无光,他把自己活成了光,感谢这篇致谢文出现在我踌躇困惑之时,给了我奋进的力量。黄国平的经历,让很多人想起不久前同样引发热议的中科院博士黄国平。201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工学博士黄国平,也因一篇情感真挚的《致谢》走红。他在文中回顾自己如何一路走出小山坳、和命运抗争的故事,打动了大批网友。“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是支持他前行的信念,无数网友表示,看过浑身充满力量。读书真的可以改变命运吗?答案是肯定的。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人类社会需要通过教育不断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需要通过教育来传授已知、更新旧知、开掘新知、探索未知,从而使人们能够更好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更好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