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7日 作者:aiycxz.cn
大小:14.76 KB 发布时间: 2023-07-22 07:55:08 **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一心理结课1500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一心理结课1500论文篇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思考》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关系到学生健康心理的塑造和健康人格的培养。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以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04-0035-02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渠道,对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对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课程定位不明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集知识、体验和操作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定位不明确,具体表现为:一是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为公共选修课,学生根据兴趣自行选修,这导致许多需要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生不能接受相应的教育;二是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等同于学科课程,侧重理论知识传授而忽视心理体验和行为的改变,这导致学生知行脱节;三是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混同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强调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而忽视心理健康教育,这导致课程教学目标偏移。(二)课程内容体系不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应紧贴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满足其心理发展需要。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课程内容体系不完善,具体表现为:一是课程内容针对性不强,未能结合不同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选择教学内容。二是课程内容重心理障碍与心理问题的防治,轻心理发展教育与心理健康促进。三是课程内容未能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不同专业的学生使用相同的教材,缺乏专业特色。四是课程教材建设滞后,教材内容理论性过强,未能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具体表现为:一是以教师为中心,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交流。二是以教材为中心,照本宣科,教学内容未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三是以课堂为中心,未能拓展第二课堂活动,学生缺少实践训练的机会。四是以多媒体为中心,教师成为“放映员”,学生成为“观看者”,教学效果不理想。(四)师资队伍力量薄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需要一支专业知识扎实、教学经验丰富、综合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师资队伍力量薄弱,具体表现为:一是师资数量不足,许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师生比严重超标,一名教师同时给几百名学生上课,教学效果难以保证。二是师资专业性不强,许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由辅导员、思想政治教师兼任,缺乏心理学专业背景。三是师资培训不到位,许多教师长期缺少专业培训和进修学习的机会,知识结构老化,教学能力欠缺。(五)课程考核方式不科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考核应突出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和行为的改变。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课程考核方式不科学,具体表现为:一是考核内容重知识轻能力,主要考查学生对心理学概念、理论的识记,忽视学生心理调适能力的考核。二是考核方式单一,主要采用试卷考试或结课论文的形式,难以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三是考核主体单一,由任课教师单独完成考核,学生不参与考核过程。四是考核结果反馈不及时,学生不能根据考核结果调整自己的学习。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一)更新教学理念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应首先更新教学理念。一是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促进学生潜能开发和人格完善。二是树立“以生活为源”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应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服务于学生的生活实践。三是树立“以体验为主”的教学理念,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四是树立“以发展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以预防和发展为主导,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二)优化教学内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应优化教学内容。一是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分年级、分阶段设置教学内容。例如,针对大一新生,开设“大学生活适应”、“